【千年之變·多彩貴州“十三五”成就巡禮】貴定縣:勇于擔當 善于作為發表時間:2020-12-18 11:27作者:梁曉琳來源:貴州日報天眼新聞 甕城河水,潤澤貴定。干群同心,砥礪前行。 這5年,貴定不負韶華!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黔南州各項決策部署,舉全縣之力勝利完成“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決勝脫貧攻堅。 這5年,貴定不負重托!以磅礴力量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活力之城”實現精彩蝶變,“好、優、美”的資源稟賦得以彰顯。2019年4月,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貴定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這5年,貴定不負眾望!以“勇于擔當、善于作為”的精神帶領全縣30萬人民共同求索、不懈創造,穩步推進脫貧攻堅、生態建設、基礎設施、民生福祉四大行動,推動經濟總量、質量、均量“三量”齊升,促進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三生”融合,譜寫新時代篇章,貴定地區生產總值從79.11億元增長到117.51億元,綜合經濟實力不斷邁上新臺階。 搶占先機——戰脫貧 貧困不除,愧對歷史;群眾不富,寢食難安;小康不達,誓不罷休。 貴定縣國土面積1631平方公里,轄6鎮2街道95個行政村,總人口30萬人,以布依族、苗族等為主的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51%,“十三五”以前屬滇桂黔石漠化集中連片地區貧困縣。 2016年以來,貴定縣構建“縣指揮部、鎮(街道)指揮所、村駐村工作隊、組工作隊員”四級作戰指揮體系。 同時,由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雙指揮長”靠前指揮,縣人大、縣政協主要領導和6名縣委常委擔任8個鎮(街)指揮長一線主抓;縣直部門一把手任駐村工作隊隊長一線主戰;2100名駐村干部“劃小承包、網格管理”一線主推;抽調22名骨干力量集中統籌調度,全縣上下盡銳出戰,發起全面總攻決戰;干部群眾齊心協力,凝聚萬眾一心的磅礴偉力。 清晨的貴定縣城一隅 石銀超 攝 “十三五”期間,貴定縣認真落實“五個一批”“六個精準”精準方略和“四場硬仗”“五步工作法”等系列要求,壓茬推進“百日攻堅”“春風行動”“五個專項治理”“夏秋攻勢”“冬季充電”“夏秋決戰”“沖刺90天打贏殲滅戰”“確保高質量打好收官戰”等“組合攻勢”,不斷補齊貧困短板,全面鞏固提升脫貧成果。 五年來,貴定縣累計投入6.8億元,建成農村公路432公里、聯戶路652公里,實現村村通水泥路、組組通硬化路、戶戶通聯戶路。 同時,投入1.2億元,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201個,全縣群眾告別“人挑馬馱”吃上安全水。投入5.12億元,建成福來家園等6個集中安置區,搬遷貧困人口8317人,穩步推進“五個體系”建設,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 為認真落實產業革命,貴定縣以山上、壩區、庭院為載體,探索立體農業發展模式,實現“村有致富產業、戶有增收門路”。累計投入23.5億元,建成生態茶園27.82萬畝,規?;N植刺梨18萬畝,蔬菜18萬畝次,食用菌3060萬棒,精品水果8.72萬畝,中藥材3.17萬畝,替代種植油茶、山桐子、中藥材等高效作物3.48萬畝。 貴定縣盤江鎮“金海雪山”景區實現農旅一體化發展 石銀超 攝 延伸產業鏈,助推高質量發展,貴定縣還相繼引進農業龍頭企業88家,全縣95個村全面完成“村社合一”,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強化利益聯結機制,拓寬群眾增收門路,群眾收入穩步提升。 為切實解決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問題,貴定縣兌現教育資助資金3.56億元,受益貧困家庭學生13.47萬人次,兌現醫療救助金1746.62萬元,惠及貧困人口13.49萬人;投入資金1.48億元,實施農村危房改造8713棟,并按“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同步實施“三改”5510戶;兌現社會保障兜底資金3.86億元。 圍繞組織領導、人才交流、資金使用、產業合作、勞務協作和攜手奔小康“六大任務”,貴定縣與廣州市南沙區合力推進“造血式”脫貧。五年來,兩地累計互派干部107人,南沙區協助舉辦各類培訓103期5248人次。廣州市及南沙區累計投入貴定幫扶資金1.42億元,實施項目73個。 貴定縣云霧鎮鐵廠東坪村辣椒基地內,村民們正在采摘辣椒 趙磊 攝 到2018年底,全縣5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11005戶41392名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56%。 2019年3月以零錯漏,96.7%的群眾認可度通過第三方評估。同年4月,經省人民政府批準,貴定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勠力同心戰貧困,攜手奮斗奔小康。到2019年底,貴定縣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十二五”期末的24855萬元增加到32841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7197元提高到11953元,教育、醫療、住房、安全飲水等各項保障政策100%落實到位,現行標準下剩余未脫貧人口全部脫貧,向全縣人民交出總攻全勝的歷史性答卷,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育得先機。 綠色發展——出金山 踐行“兩山論”,生態文明與工業文明融合發展。 “十三五”期間,貴定縣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傄?,從“縣城宜居、昌明宜業、云霧宜農、盤江沿山宜游”的科學規劃,到“建設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生態特色縣”的科學定位,率先在黔南州制定了《貴定縣各級黨委、政府、人大、政協及相關職能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劃分規定(試行)》。? 同時,以貴州甘溪國家森林公園、擺龍河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為依托,全面開展實施“多彩黔南美麗幸福家園”建設工程,建成千里多彩生態廊道建設工程18公里;實施多彩森林城市建設工程,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為40.12%,人均綠地面積9.84平方米,城區樹冠覆蓋率28.74%,鄉鎮建設區綠化覆蓋率均達30%以上。 濃濃秋色中的貴定擺龍河國家濕地公園 羅心杰 攝 為改善城鄉人居環境,保持良好的環境空氣質量,貴定縣通過加大財政補貼力度,運用焚燒技術無害化處置城鄉生活垃圾,按照“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模式,有效處理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率達90%以上。 5年來,全縣森林覆蓋率由55%提高到65.78%;截至2020年11月,貴定縣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21天,優良率100%;縣城環境空氣質量2018年至2020年連續三年排全州第一。 良好的生態環境下,一批批企業紛至沓來,一批批的項目落地。如今,世界500強企業茅臺、中國知名企業老干媽、千萬噸“一帶一路”國際陸港,以及皇冠陶瓷、晟揚管道等大大小小百余家重量級企業相繼落戶貴定。 在生態文明與工業文明融合發展中,綠色經濟成為貴定縣現代化經濟體系重要支柱。據了解,5年來,全縣共引進招商引資項目209個,簽約資金524.11億元。? 務實擔當——提質效 走好城鄉融合發展之路,推動區域經濟向高質量發展。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即將開啟的重要歷史時刻,今年11月15日,貴定縣城區老舊小區整治項目啟動。該項目的實施,不僅將徹底解決老城區擁堵、臟亂等現象,也將進一步加快全面提升老城區居民的生活品質。 “十三五”期間,為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進一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貴定縣著力構建“一軸、兩核、三區”的城鄉空間格局。? 按照南拓北展、新舊并舉、城鄉統籌的建設思路,貴定縣依托連接“縣城-昌明”的同城化干道,以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為動力,積極構建“縣城—盤江—沿山—昌明—云霧中部”的產業發展軸,形成串聯全縣產業發展的經濟主軸。 同時,充分發揮貴定縣高鐵、高速、鐵路交通優勢及昌明省級經濟開發區平臺載體優勢,全力構建縣城“宜居”核心和昌明“宜業”核心,形成帶動全縣經濟發展的兩個輻射源。 貴廣高鐵從貴定境內疾馳前進 貴定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圍繞區域中心小城鎮定位,結合各城鎮資源特色優勢,重點推動縣域南部、西部和北部經濟片區的特色化發展,著力構建“云霧為中心的南部‘宜農’經濟區”“盤江、沿山為中心的西部‘宜游’經濟區”“德新、新巴為中心的北部‘山地特色’經濟區”,形成支撐全縣錯位、互補、特色發展的空間載體。 5年來,貴定縣建成高鐵大道、金山大道、新煙廠道路等,以及錦江橋、金山大橋、楊柳大道等一批市政路橋工程,完成金山公園、昌明六福公園、林業局文化創意公園等基礎設施配套民生工程。 目前,全縣城鎮建設區面積達到20.27平方公里,縣城建成區從“十二五”期末的9.2平方公里拓展到15.3平方公里,全縣城鎮人口達到13.31萬人。 5年的蛻變,四通八達的交通,煥然一新的鄉村面貌,讓貴定這座城市更大、更美、更加便捷,城鄉逐步融合,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十三五”期間,放眼貴定交通,一條條高速公路、鐵路、國省干線、縣鄉道四方鋪開,承東啟西,連南貫北,多向輻射,暢達八方。 守住初心——獲實績 知民生冷暖,謀民生之利,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奶奶,您安心養病,咱們有農村醫療保險,費用基本都可以報銷,花不了多少錢。”今年六月,貴定縣寶山街道竹坪村第一書記楊麗芳聽聞該村60多歲的村民謝會圖因病住院后,立即趕到醫院看望。 經過十多天的安心療養,謝會圖的病癥痊愈后,在駐村工作人員的幫扶下并完善相關手續,通過醫療保險,奶奶住院治療期間的費用報銷了91%?!爸x謝你,小楊!”出院后,謝會圖拉著駐村干部的手說。 “十三五”期間,貴定縣結合衛生健康系統建設發展需求,累計投入5.2億元,用于縣人民醫院整體搬遷項目、改(擴)建縣中醫院項目等,全縣95個行政村全部建成標準化衛生室并均已開展醫療服務,在全部67所農村中小學配備1名專兼職(含派駐鄉鎮醫務人員)校醫,實現農村中小學校醫全覆蓋。 貴定縣駐村干部和村醫進村入戶了解農戶生產生活等有關情況 同時,為持續提升縣域醫療衛生服務水平,通過“基層首診、雙向轉診、分級診療、急慢分治、上下聯動”分級診療制度,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率達65%,縣域內就診率達90%以上的目標。目前,全縣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24個,轄區專業衛生健康機構3家。? “現在,再回到家鄉的小學、初中校園,學校里都有了食堂,還有校園車接送學生,小孩子上學不再那么艱苦。”曾受國家資助的貴定縣云霧鎮小普村青年唐廷熔看著家鄉的變化,今年22歲已從高校畢業的她不由地感嘆道。 在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中,五年來,貴定縣公辦普惠性幼兒園普惠覆蓋率達到65.17%,新建貴定二小等學校、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校舍、食堂、運動場等項目123個,建筑面積30.27萬平方米;改善貴定中學和貴定一中的辦學條件,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實現“動態清零”。 “2019年8月來工廠上班后,靠自己的雙手也創造了新的生活?,F在每個月還能給在學校讀書的弟弟寄些生活費。”從貴定縣洛北河社區老家易地扶貧搬遷至寶山街道東福家園居住的汪波,從原來的零收入到現在每月能掙2000多元,不僅生活有了來源,還能幫助到家里,“感謝黨和政府為我提供了住房和就業機會,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再創造出一個幸福的家庭。” 2016年以來,全縣累計實施農村危房改造13678戶、整治透風漏雨老舊住房5669棟;完成易地扶貧搬遷982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317人。同步實施“五個體系”建設,累計實現4455人穩定就業,舊房拆除和復墾復綠全面完成。 貴定縣收購站內,農戶在生產車間實現就業增收 虞思滔 攝 5年來,全縣共安排公益性就業崗位625個,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0906.5萬元、社會保險補貼290.719萬元、一次性創業補貼57萬元,場租補貼15.84萬元,直接受益就業人數3882余人。 同時,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到63萬余人次。目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9.3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47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57萬人。 蹄疾步穩謀發展,篤行致遠開新局。為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貴定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勠力同心,攜手共進,持續不懈努力,在發展中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
文章分類:
媒體報道
|